注意力分散、记忆力退化、想象力被腐化、创造力被扼杀……诱人的海量网络信息以压倒之势向我们裹挟而来,人类正被自己顶礼膜拜的信息技术逐渐异化,沦为信息囚徒。如何破网并顺利前行,如何赢得这场在劫难逃的人机之战?
网络:全民的瘾品
我有个在上海工作的同学,颇有浪漫主义情怀,见面聊天时,他说起自己一直有个纯朴的想法,想去国内最落后的地方和当地人生活两年,每天看着太阳东升西落,看小草怎么发芽,看花蕾如何破苞,自然原生,田园牧歌。畅想结束,他仍加了一句:还要带上电脑和网卡。
过田园生活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之一,但似乎没有多少现代人愿意放弃现有的生存环境,像原始人一样到最优美的世外桃源生活。这个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小清新理想,不过是当代版的叶公好龙。
事实上,在尚未觉察中,我们已经中了这个时代最强大的瘾——网络。我们不再记得朋友的电话号码,每个网页浏览不到5秒,没了百度不知道自己下一句话该说什么,大脑只能跟着鼠标的敲击进行启动运作。
像赫胥黎在《美丽新世界》中忧虑的那样:“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,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技术。”而现在,这技术等同于网络,我们越来越依赖虚拟网络所创造的一切。
门户网站、博客、SNS社区、微博……这些东西带来了洪水般令人招架不住的信息量。一旦你不知道,仿佛就是落伍,就会被周围人边缘掉。
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百度之。”思考、分析、判断、自省,这些能力不知不觉在死去的时间里被我们逐渐丢失了。即使,你的观点可能有点糟糕,但是,现在独立想出这个观点的能力也在一点点失去。
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脑、没有网络的生活,我们好像患上了某种强迫症,一遍遍地刷新状态、一次次地点击翻页、一轮轮地延伸链接……即使片刻的断网也会令我们心绪不宁,好似陷入某种焦虑之中,害怕错失某条重要的信息,害怕自己因此与外界隔绝孤立。在越来越强大的网络信息面前,我们越来越措手不及,越来越被机器所主宰。
沉沦:温水中的青蛙
为什么会思考的人类这么轻易地被电脑的谄媚所蛊惑?赫胥黎已经给出了答案:“现代人热爱技术,如此热爱,以至于我们都愿意变成他们。”
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马尔文·明斯基在十几年前就曾戏谑道:“大脑不过是一种肉做的机器。”显然,现在我们脖子上这个“肉做的机器”已经逐渐不那么好使了。
我们每天都忙于管理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往来:短信、电子邮件、QQ消息、新闻聚合器等等,时刻要注意避免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。《法兰克福汇报》主编弗兰克·施尔玛赫在说起网络和自身关系时坦言:“假如没有Google的话,我免不了会出各种洋相,甚至连预约一个修理工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查,这样的事情都做不了。”
施尔玛赫的担忧还在于:“需要关注的并非人脑生物学意义上的退化,而是正毁坏着我们的身体和大脑的多任务处理状态,还有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支离破碎的文化。”
正如前段时间流行的一个段子:原以为玩微博是打发碎片化的时间,结果发现微博把完整的时间都打碎了。“网络把人的时间切割成了薯片,注意力使得我们越来越多地丢失了自己。”感谢这位德国主编与我们一起自省。
相关理论已证明,当我们从事一件事情的时候,如果中途被打断,则需要大约25分钟才能重新回到被打断前的状态,而据《纽约时报》的统计,在这个过程中,约40%的人会忘记回去处理之前的事务。“为了制造一个工具,人们首先要有一个想法。但更常见的情况是,人们拿着一个工具首先会想,是不是也可以用来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。”此时,主体与客体,人类与工具间的关系产生了奇妙的错置。
这无疑是一场灾难。人类对电脑俯首称臣,由着它们指定命运的方向,变成了一只仰望星空的井底之蛙,沉沦在信息的温池里,在感官享受中逐渐溺死,把每一条信息都当成救命的浮木,天知道也许那只是尘埃。
净化:数字时代的尘肺
正如《娱乐至死》封面上的那句话:“毁掉我们的,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,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。”现在的问题是,如何在这个喧嚣又极具诱惑力的网络时代,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呢?
让电脑做它所能做的,从而我们可以自由地做我们所能做的,去认真思考信息的可能性。人们必须认识到,网络再璀璨,科技再进步,也只是用来实现人类思想和创造力的工具,最重要的人类行为方式的特征是无法预先计算的,使用电脑的目的是通过与其接触来学习到只有人类可以完成的事情。
文化学者伊利莎白·古费在《回潮》的结语中说:“我们被拖向过去,因为我们关于未来的憧憬尚未成形。”这句话对于网络时代,大概是很好的总结。当我们大谈特谈笼统的媒介素养时,是不是也该拥有具体的“网络素养”:筛选、分类、定制、屏蔽、清理网络信息,有序管理时间和任务,避免自己的生活被各种外力撕扯成一张破网,避免我们在模糊的认知里溃逃回到过去。
文化时评:
是互联网让我们变笨了吗?
说“网络至死”,或许有些危言耸听,但人类为机器、网络所异化已经不是简单的玩笑,而是已成为深入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之中的全民难题。信息爆炸所带来的颠覆性的认知改变,让我们在网络矩阵里产生了短暂的眩晕。
那么,我们是否就能得出结论说,就是百度或者网络让我们变笨了?
有句话说得好:“尽信书,不如无书。”任何东西都可能至死,就算是改变人类的科技,也是一把双刃剑,是浮士德与魔鬼的交易,关键在于人们如何运用是否合理和正确。而这一切都无关智力,无关变笨。
互联网本身并不产生任何内容,它本质上只是把数据由一个端点传到另一个端点的工具,批评一种信息传输方式把人变弱智了,显然太可笑了。菜刀可以切菜,也可以砍人,用途在人,不在菜刀本身。就算某天,发生了满街的人都举着菜刀的恐怖事件,问题亦不在菜刀本身。
网络使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,越来越便捷,难免泥沙俱下、糟粕混杂。但是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事实上赋予了信息接受者以选择权。这就要看互联网是你用于捕鱼的网,还是你作为一条鱼被它给网住了。
在人类漫长的进程中,互联网仍是一个新的参与者,它需要一个发展过程。网络百科确实假假真真无奇不有,但是你不能否认它在不断完善和详尽;谷歌和百度都在通过一步一步的将尽量准确的信息传达给每一个人,可是总得给人家时间发展。互联网尽管会带来一些没营养的声音,但只要有不同的声音,就已经是一个进步了。毕竟回望过去,那个可怕的信息统一的年代并不是离我们很远。
互联网只是一个出发点,但我相信,它决不是人类的终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