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3日下午,宁夏卫视播出郭美美母女的独家专访,在沉寂多日之后,这一事件的关键人物表示“希望借此做些澄清”。但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沉疴积弊的导火索,当事人其实已无太多细节可以透露——— 除了神秘富商王军的身份,从“男友”变成了“干爸爸”。同日,有媒体报道,深圳佛山红会在“郭美美事件”后所收捐款几乎为零,而东莞市红十字会也在近日被爆出因为“差钱”而导致请不起第三方审计。
作为公共话题而存在的中国红十字会,这些天为人们贡献了不少讨论由头,尽管对其自身而言,可能是甘苦自知、五味杂陈。一个小女子和她口中所言的“不经意的炫耀”,最终竟导致整个中国红十字会系统遭遇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,这绝非偶然的不幸,涉事组织应当从中读到并且深入分析其发生的必然逻辑。至于热门个案的后续影响,到目前为止尚无法进行完全评估。
深圳佛山红会在“郭美美事件”后所收捐款几乎为零,这样的新闻只能算是公众对红会信心不足的一个前兆性表态。尽管这个“几乎为零”的凄惨可能只是相关负责人不经意地随口一说,因为经南都记者登录深圳红十字会网上系统查证,该会7月实际发生的非定向捐款为5035元。但即便如此,与以往月份相比该会所接受的捐款还是“锐减九成”。而这恐怕绝非个别,只是因了上述地方红会透明性相对较好的缘故,才让人们得以窥见红会系统在“郭美美”事件中所受到的打击。
社会大众的善心从来不是可以随意取用、且用之不竭的资源,当人们发现不透明的官方慈善组织是那么不可信赖,多元化的慈善格局又因为权力的掣肘而难以形成时,所能做的,一定是慈善意图的被动收缩——— 这种收缩,可能会显现得异常迅速。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,而且更是某种必然。问题的关键在于,这种没落景象借着热门新闻事件的助推轰然到来时,涉事组织有没有足够的自省能力和重建机理,能不能够接得住。日前,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,旋即被网友发现多处蹊跷和可疑之处,该会负责人在回应质疑时表示,网友的偏激情绪让其委屈和痛心。看似矫情的陈情背后,其实掩藏着最令人担心的体制性辩解与不服,这可能会成为红会制度再造的最大阻力。
倚靠偶然个案的倒逼,红会的信息公开终于走出实质性步伐。诚然,这将会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,在此过程中,各种纰漏可能在所难免。但从一开始就要明确的是,善款使用情况的彻底、完全公开,是不可动摇的方向,而且可能也是官办慈善组织为数不多的自救机会。在此前提之下的所有努力,当然可以在短期内予以宽容、鼓励和支持,甚至整个社会都应当集思广益去共同探索中国公益的改良路径。
近日,东莞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,因为“差钱”,导致其不仅请不起第三方审计,而且也无经费去做善款用途等起码的信息公开工作。从后续报道中也能看到,东莞红会本身有一套自己的说法,比如被公众通俗称作捐款“提成”的项目支持费,因为严格的多方监管和专款专用,并无款项可以用来支持第三方审计和信息公开用途。但这样的单方说法与公众的普遍认知之间,实现起码的顺畅沟通,可能并非易事。
居高不下,而且据说是怎么压都压不下来的项目支持费用比例,究竟能用来做多少事情,哪些事情是必须做、也应当有经费保障的,应当有个明确的说法了。中国《基金会管理办法》规定管理费的比例高达10%,而轰动一时的曹德旺“史上最苛刻捐款”事件却用事实告诉人们,在中国大陆,捐款管理费用比例控制在3%以下并非不可能。而剩下的问题其实异常简单:你做不了就退出去,让给别人做。已经开放注册的民间慈善组织,对于官方慈善机构而言,将是比“郭美美事件”更日常化的倒逼,因为只有多元竞争格局的形成,才有真正健康的慈善春天。
随着热门事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,公共讨论的重点越来越趋向于“危机”中“机”的那部分。人们其实希望,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系统在内的官办慈善机构,能够不辜负此番舆论资源的超常规耗费,借此重启中国公益慈善的彻底变革。出路一直都摆在那里,自省也好,自救也罢,所需要做的都是尽早摆脱行政化的羁绊与负累,并在信息公开的路上扎实地走下去——— 用行动向公众展示洗心革面的持续诚意,并在此期间重拾信任、再造公共形象。
(南方都市报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