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研究院带动人才引进”
张辉
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ECS博士,1999年参与创办中星微电子。现任北京创意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。
国家应给予海外高层次人才良好的创业氛围,同时引导国家资源向创业人才倾斜,大力培养创业人才,是解决当前各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,关键是要把有限的国家资源引导到创业人才的培养中去。
在国际上,除基础研究领域外,绝大部分的产业化创新都诞生于企业,这是因为企业位于经济活动和产业化的最前沿。他们最了解市场的需求、需要解决的问题、第一手数据,并拥有最多的人才和资金。如何在中国企业中打造出真正的企业研究院,吸引海外人才,并实现可产业化的创新成果,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。
“我尝到了人才政策的甜头”
蔡蔚
“千人计划”特聘专家,精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CTO 。
公司在招聘过程中,一些员工挺在意北京户口的。但要想获得北京户口,要有一些条件,比如必须是博士毕业,要有高级职称等。不幸的是,我们从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,因为既有博士学位又是高级工程师的人,不一定能做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;恰恰有时候是硕士毕业生,或者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人,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,但是他们却不够落户北京的条件。
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,早期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同济大学等几个学校。这些学校有很多顶尖学生。在这个情况下,我们得到了中关村和朝阳区政府的一些支持。公司个别员工被破格解决了北京户口,为公司团队稳定带来了好处。
“‘行动计划’激发我的报国情”
潘海东(微博)
波士顿大学博士,互动在线(北京)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。
给我印象最深的是,“行动计划”将为高层次人才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。无论是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高层次人才,还是在企业的高层次人才,能够担纲国家级的重大项目,都将对其从事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是一个巨大的推动。能够有机会将自己的事业放到国家战略层次上做大做强,这是所有高层次人才归国发展所追求的最终目标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与成就一番事业相比,其他很多东西都是浮云。关于这一点,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邓稼先等老一辈留学生学习,淡泊名利,专注于自己的事业,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,报效祖国。
“行动计划”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
张健
入选“海聚工程”,万若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。
海外高层次人才,一般在国外行业前沿工作了很长时间,掌握国际前沿技术,熟悉国际发展趋势,处于经验、创新精神、发展欲望结合得较好的一个年龄段。报效祖国、实现人生和职业的进一步发展,是回国创新创业的初衷。令人鼓舞的是,“行动计划”在营造良好的“本土”发展环境,让他们迅速成为既有国际视野,又以中国、北京为基地的领军人物方面,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方案,如推进人才特区的六大建设工程等。我对中关村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充满信心。 |